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学校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基本思路与举措

    来源: 时间:2018-11-29 10:36:12 作者: 点击:

    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北京市高等教育大会精神的热潮中,北京邮电大学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今天开幕了。本次大会的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在“双一流”建设中进一步加快一流本科建设,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注入新的动力。这次会议下发了《北京邮电大学关于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通过后将成为未来我校本科教育改革和建设的行动指南,请大家深入研讨,认真发表意见。

    面临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如何加快振兴本科教育,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我校的人才培养能力?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迅速做出回答的重要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切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出的时代要求上来,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努力推动学校本科教育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2018年5月,我们迎来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正式评估,专家组在肯定我们办学成绩的同时,提到的问题涉及本科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明确指出了目前我校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对我们进一步提高本科育人水平具有突出的指导意义。审核评估整改在即,我们需要正视问题,深入分析、找准良方。面对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深入贯彻、狠抓落实、快速行动,切实增强振兴我校本科教育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正是基于这样的紧迫感,学校组织起草了《北京邮电大学关于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下面我就这个实施意见中的相关思路和重要举措作五点说明:

    (一)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

    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培养什么人的本质要求。树人首先要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逻辑。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必须把德育贯穿于学生学习始终,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

    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就必须加强党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面向全体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不断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中,划定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和红线。对网络课堂管理进行意识形态审查,对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编写、选用情况加强审查,对校外引进教材、课程资源的内容审查严把政治关。

    我们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全面落实到质量标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文化育人中,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以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为契机,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我们要完善学科德育和课程、专业思政工作,通过修订教学大纲,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设立“课程思政”专项建设项目,评选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案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坚持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努力将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相结合,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二)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着重讲了五个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根本上要靠教师。陈宝生部长在11月1日教育部教指委成立大会上再次强调,教师队伍要做到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教师不管名气多大、荣誉多高,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

    长期以来,困扰我校本科教育教学发展的首要问题一直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这也是本科审核评估专家着重指出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教师和干部对本科教育的重视不足,对本科教学中心地位认识不足,对教学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存在忙于事务性管理、重科研、轻教学等现象,与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一流本科教育的发展目标和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有待改革,教学业绩评价中“以量代质”的评价制度弊端明显,职称评审制度对本科教育的支持缺少具有公信力的途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有待完善,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

    2018年以来,学校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了《北京邮电大学关于深化人事制度及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从教师岗位聘任、机关人事制度改革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三个方面稳步推进改革工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真正落实《北京邮电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北京邮电大学师德“一票否决”实施细则》,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及失信惩戒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和长效化。引导广大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二是改革评价体系我们要持续深化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坚持分类指导与分层次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岗位教师的职责特点、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办法,分类、分层次、分学科设置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加强对教师育人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与考核。加强教育教学业绩考核,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分配中把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作为同等重要的依据。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

    三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教师是受人尊重的崇高职业,对从业者的能力也必然有着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全面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加大教师出国研修工作力度,完善新教师入职培训和青年教师培训机制。要建立教师教学能力考评认证制度,探索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和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能力的达标认证制度。大力推动两院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学一线。要完善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实现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夯实校院系三级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健全基层教学组织,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三)必须加大理工融合力度,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

    “理工融合”的教育理念不是一个新理念,它是被无数科学家、教育家和大学证明了的、无可替代的正确办学理念,是提高理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途径。把“学什么”和“怎样学”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比较,显然“学什么”是更为重要的问题。北邮毕业生的质量如何?可以在毕业当年考核,更重要的是要看他毕业十年后如何,要看他是不是具有创新创业的持续增长力量。要在这样一个尺度上看问题,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是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学什么”的基本依据。中外高等工科教育的历史证明,走理工融合之路是培养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当前,我们要认识北邮加强理工融合教育的紧迫性,必须提高以下三方面的认识:

    第一,“新工科”教育改革呼唤新时代的“理工融合”。全球范围内掀起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引发了经济模式和产业结构的革命性变化。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呼唤新工科。“新工科”这一概念自2016年提出以来,很快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新工科”已不仅仅是高教领域的一个热词,它更是一个新的行动。在“天大行动”中把新工科内涵与特征表述为:应对变化,塑造未来的新理念;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新要求;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的新途径。伴随新工业革命的到来,新工科理念更加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更加注重打造完整创新链条的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专业和产业的对接,更加注重学生全球视野的开拓,以更好地适应、满足、引领未来发展需求。

    第二,“理工融合”是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近日,教育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明确指出“树立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工程教育理念,优化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培养学生对产品和系统的创新设计、建造、运行和服务能力,着力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构建学生宽厚的工程知识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强调对技术的掌握,以及对数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科学知识的重视,最终实现科学、技术、工程知识在横、纵方向的交叉融合。这就需要学校进一步打破学科领域固有的界限,探索以理工融合为主导的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第三,“理工融合”是北邮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北邮学科、专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为主的优势特色工科专业发展态势良好,而理学和人文等基础类专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优势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带动不足,基础学科对优势学科和主干学科的支撑不足。学校的学科、专业协调发展机制不够健全,专业调整机制有待完善;理工学科之间的融合渗透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今年五月审核评估结束后,学校郑重提出:我们要主动对标学校定位,依托“双一流”建设和“新工科”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坚定不移地走“理工融合”发展之路——以优势工科带动理科跨越式发展;以强劲的理科促进工科实现更高层次的创新性发展;为“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提供强劲的学科和专业生态动力。协调发展基础与应用学科、人文社科与理工学科,实现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交叉融合。

    要推进北邮“理工融合”改革,当前我们要重点规划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要面向“新工科”,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我们要实施一流专业建设计划,引领支撑一流本科教育。将一流专业建设纳入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整体布局,率先建设一批一流专业。各专业要根据新时代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定期更新教学大纲,适时修订专业教材,科学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要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做好存量升级、增量优化、余量消减。要聚焦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专业,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带动全校专业重构、内容重塑、水平提升。要完善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

    二是要探索“理工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要根据一流本科建设要求,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走“理工融合”之路,以理促工,以工带理、工工交叉、工文渗透,孕育产生交叉专业,推进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培养工程人才。全面实施本科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探索新工科人才核心素养,加大课程整合力度,推广实施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等研究性教学方法。注重综合性项目训练,着力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工程领导力。注重文化熏陶,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意识与职业道德,并将其融入教学环节,培养以造福人类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现代工程师。提升本科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加大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等工作推进力度。建立健全新工科专业质量标准,推动工科专业参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创新工程教育教学组织模式,面向产业需求,建设与行业企业等共建共管的现代产业学院。

    (四)必须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推进互联网支撑的信息化教学建设

    “互联网+”催生了一种新的教育生产力,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引发了教育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变化。“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正在成为世界各国争夺下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主导权、话语权的重要阵地和焦点领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中国高等教育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次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作为北京邮电大学的教师,我们更要不断提升信息意识,准确理解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对教学改革的深刻影响,准确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原住民”的时代特征。积极探索适应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发展的教学新范式。

    2014年我们提出了“信息化带动教学现代化”的改革思路,近几年来我们在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初见成效。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推动教学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近几年来,虽然学校大力提倡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但部分教师仍然习惯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存在“照本宣科”、“满堂灌”等现象;部分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引导不够,师生互动性不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课堂教学质量亟待提升。

    关于课堂教学质量、课程资源总量的问题,是困扰学校多年未能突破的瓶颈性问题,更是制约我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在《北京邮电大学关于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多项改革措施,并明确了时间节点与任务要求。比如:

    我们要以建设“高新课程”为突破口推动高水平课程建设我们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要淘汰“水课”,建设一批“金课”。到2022年,学校要实现新建500门“高新课程”。要强化思维训练,提升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加强通识课程建设,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升沟通写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加强教材建设,重点组织编写和遴选一流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以及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相关学科紧缺教材;组织建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多种介质综合运用、表现力丰富的新形态教材。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面实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和探究式讨论的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要通过加强学习过程管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我们要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综合应用笔试、口试、非标准答案考试等多种形式,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以考辅教、以考促学,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刻苦学习。完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制度,强化指导教师责任,加强对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对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内容、难度进行严格监控,确保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我们要推进互联网支撑的信息化教学建设我们要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指导,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要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分步建设优质教学支撑服务体系,提升教育信息资源使用效率。依托学校超算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和整合教务管理系统、“爱课堂”网络教学平台、实践教学管理平台等教育管理和教育资源平台。加快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建设,延伸教室学习空间,打造泛在学习环境。推进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建设一批高质量在线开放课程,积极申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带动课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建设一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

    (五)必须进一步夯实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办学特色

    北邮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历史很长,而且富有特色。我们把它概括为“北邮WIN”文化引领的创新创业活动,这是学校信息科技特色与创新基因的鲜活呈现。在这样一个工作基础之上,如何继续推动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向前发展?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无疑是提高北邮人才培养质量最为直接的抓手。希望大家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探索“有使命的”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高校开始自主探索双创教育到2002年教育部在一些高校开展试点工作,从2010年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2015年国办印发36号文件推动双创教育的深化改革;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如今,中国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竞争时代,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必须探索“有使命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要思考如何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融入学生培养,不断培养和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正是全国教育大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

    “有使命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把传统的获得专业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为以使命为目的教育;学习视角从在校四年的专业学习转变为职业生涯的引领;学习目标从获得专业知识与能力转变为能够用专业知识和能力解决各类复杂社会问题,将专业的使命深深地融入心灵;实践方式从传统的毕业后就业服务社会转变为在校期间教学、科研与产业的紧密联系。

    “有使命的”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不再仅局限于简单的自我专业认同,而是培养根植于内心的社会责任担当。只有这样才能使创新创业教育与德智体美劳“五育”紧密结合,培养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选择有意义的事业,并为此支撑起清晰的、能为之奋斗的职业生涯。“使命感”不是对职业的描绘,也不能成为学生职业发展的全部轨迹,但却可以成为驱动个人在自身发展中追求卓越的“制胜法宝”。

    二是要着力建设优质的创新创业课程我们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同学,开好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构建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具有国际视野的通识课、行业课、专创课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深入推动“三进三结合”,即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项目、早进团队,实现二、三年级本科生进课题、实验室和科研团队,四年级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和创新创业项目的比例达到100%。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完善相关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

    我们要加强创新创业示范学院和特色项目建设,完善各专业创新创业学分实施细则,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发挥“互联网+”大赛等学科竞赛和双创竞赛的引领推动作用。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

    三是要着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强化全体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责任。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讲授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或担任指导教师,并以此为依托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不断完善和优化我校“双百”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导师管理,积极推动校内外导师合作开展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法改革、课题研究、实践指导,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团队。

    我们要将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实践训练、队伍建设等关键领域改革,完善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

    老师们、同志们,“双一流”建设首先是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各学院、各职能部门一定要把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对待。要组织开展新时代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思想大讨论,不断增强全体教职员工育人意识和育人本领。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形成合力,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重点内容和保障措施,积极协调和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一流本科建设。

    老师们、同志们,站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代,全国教育大会已经为加快建设高水平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指明了方向。这是新时代对本科教育工作的要求,更是新时代赋予大学的神圣使命。我们今天隆重召开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研讨学校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思路与举措。希望全校师生员工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在学深悟透上狠下功夫,在真抓实干上狠下功夫,携手奋进,为北邮一流本科教育做出我们这一代人、我们这一批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学校官方微信